close

2016四月底參加萬華社區小學和台北水窗口社團舉辦的萬華導覽活動,集合的地點是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就在火車站出來不遠處,艋舺大道和西園路交叉路口,而艋舺大道本來就是鐵路地下化前的鐵軌路段

這裡原來好像區公所或是其他公家機關,整併後被騰空出來的公共空間,就交由文化局統籌運用,因為這裡是台灣最早服飾產業發跡的地方,就規劃為服飾創作基地,算起到承先啟後的功用

IMG_6925.JPG

有別於政府的社區大學,社區小學是由當地人成立的社團,致力於社區營造,改造和活化

火車站這邊是中萬華,萬華是沿著淡水河做長形的分布,有人說像鼻子,所以有許多傳統美食,也有人說像腎臟,所以有解毒的青草巷

艋舺是台灣第一個工業區,因著交通地利之便,左右橫貫的鐵道,上下縱橫的淡水河道,就交會在這裡,所有台灣最早的民生輕工業都在這個區域開始發展,沿著汕頭街,服飾業,印刷業,還有上下游的產業鏈都是從這邊發跡

IMG_6927.JPG

跳脫公部門制式僵化的建築外觀,外觀用曲線鐵片裝飾,變身在都市中有樹幹樹枝樹葉的叢林意象

IMG_6930.JPG

艋舺大道上新建的萬華火車站大樓,以後會有凱撒飯店和複合式商場進駐

IMG_6929.JPG

和西園29一樣在西園路上,跨過艋舺大道另一邊,就是市定古蹟萬華林宅,最早是從淡水河邊種菜賣菜起家,一樓都還留有擺放蔬菜的倉庫空間

星巴克於在2016四月底進駐,為了保持古蹟的完整性,只在牆上放一個海妖圖騰,沒有其他任何招牌

IMG_6928.JPG

沿著艋舺大道往西,矗立著中國時報的起家厝,以前火車還在路面上跑時,看到中時大樓就知道萬華到了.雖然大部分媒體的資產都賣給旺中,但萬華這邊的祖產都還留著,聽說這附近很多土地都還是余家的,至少有上萬坪

IMG_6931.JPG

導覽的路徑是先往另一邊走過去,先到仁濟療養院前廣場公園,事實上這邊沿著鐵路,以前都是仁濟療養院的院區,是台灣第一所有收容精神病患的療養院

IMG_6934.JPG

廣場公園改善公園沿革的說明石碑

IMG_6932.JPG

聽導覽員說是萬華區域第一間樓房,一開始是從事肥皂業,這在日據時代也算是新興的民生輕工業之一,只是很久前就式微沒落了,後代於近期將之改建成藝廊哪啡廳和文創展覽場所

IMG_6933.JPG

這個區域還留有一些舊時建築風格的樓房,通常都是因某些原因沒積極都更才能被保留下來

IMG_6935.JPG

僅存的幾家舊的服飾店,這是最早發展的民生輕工業之一,後期都移到大理街那一帶了

IMG_6938.JPG

雖然仍掛著服飾店招牌,掛著幾件老式睡衣,但好像已經轉型成毛巾專賣與專營毛巾清洗的業務,都是老一輩的經營者守著最初的家業繼續經營

IMG_6939.JPG

原來在艋舺區域內縱橫散佈的小溝渠,都已經蓋上路面成為巷道,這條19巷聽說就位於以前很重要的一條溝渠之上

IMG_6941.JPG

接著轉出來原來的路口,對面是仁濟療養院僅存的一棟舊建築,後面這個區域已規劃成公園

IMG_6936.JPG

公園命名為和平青草園,應該是裡面遍植許多青草類植物,或許是想呼應龍山寺旁的青草巷吧

IMG_6942.JPG

青草園內也有幾棵數十年樹齡枝葉繁茂的老樹

IMG_6944.JPG

仁濟療養院僅存的建築,目前改為展示空間,前面有三棵高聳的檳榔樹,跟原住民住家很像,但走廊騎樓則又是傳統建築的元素

IMG_6948.JPG

裡面有仁濟療養院的簡介

IMG_6945.JPG

前面的庭院有個石敢當,聽導覽員說以前在院區外圍有好幾座,只有這座被移進庭院內保存,其他就因為都市道路更新而被剷除了

IMG_6949.JPG

在療養院舊址後面的巷弄內,居然還有一大區域的三合院聚落,據稱是僅存單一姓氏(陳厝)最大聚落,這是整個聚落後緣的牆面,雖然已經有都更的計畫,但聽說從公布要都更到現在已經過五年,卻遲遲沒有拆除動工,通常都是所有權人間持份還有爭議吧

IMG_6952.JPG

整個聚落唯一還有人居住的一棟古宅

IMG_6955.JPG

這邊則是以前沿著鐵軌旁的畸零地,還有許多殘破的木板屋散落其間,都有人居住,就像都市裡的鄉村,很驚訝台北市區還有這樣的住家,應該都是產權不清楚而無法都更就一直保留到現在吧

IMG_6956.JPG

繞過這一小方綠地到以前是鐵軌對面的這個街區,又是另外一個世界,以前兩端有涵洞穿過上方鐵軌而相連接,很難想像當時的舊貌了,不過就二十年前而已,真是滄海桑田

IMG_6957.JPG

兩棵樹三角公園,這個區域是台北僅存的糖廠遺跡,公園過去一大片集合住宅就是台糖的宿舍.因為社區向心力強,沒有老舊公寓的破敗樣,防火巷完全沒有增建,很整潔清爽,在2012參加IVCOM國際比賽還獲得宜居城市銅牌獎,和台北市民首選的大安中正區有很大的出入

IMG_6958.JPG

公園旁邊變電所的牆面上有一幅日據時期地形圖,這邊在日據時期被稱為"綠町"

IMG_6959.JPG

從整個台糖宿舍區旁邊走過去就到了以前糖廠倉庫的舊址,現在則規劃成糖廍文化園區.這個區域在日據時期就是台北糖廠,太平洋戰爭時才停產

IMG_6960.JPG

文化局以前把這些空間提供給明華園使用,但明華園做一些更改,因為怕破壞整個完整性才被收回重新規劃

IMG_6961.JPG

這些都是以前的糖廠倉庫,旁邊緊鄰的都是以前貫穿糖廠運糖的鐵道

IMG_6962.JPG

和其他糖廠的五分車不一樣,台北糖廠蓋在縱貫鐵路旁邊,縱貫線的貨車是直接開進來的,和台鹽的通霄精鹽廠以及幾個中南部倉庫一樣,為了快速運送戰略物資,都是直接用縱貫線的貨車裝載糖鹽等物資,還有高雄一些水泥廠也一樣,都有支軌接近縱貫線主線,方便原物料的運輸,以前很常在鐵路上看到載貨列車,現在因為公路運輸點對點的便利性,鐵軌上的貨車幾乎已不復見了

IMG_6963.JPG

這邊種植的花卉正盛開著,整排的槴子花開得非常漂亮

IMG_6964.JPG

不知道是否為桃花的植物,總之已經是晚春了,連山上的櫻花都謝了,葉花一起開的也不會是櫻花

IMG_6966.JPG

除了有實體鐵道和載糖貨車的展示,還有積木製成的模型展示,可能文化局有一段時間都習慣用積木模型展現的方式,南門園區裡面的平面模型也是用積木製成的

IMG_6967.JPG

這是最旁邊一棟的倉庫,現在則是不定期作為展演的空間

IMG_6969.JPG

旁邊也有種植一小片甘蔗園,作為糖廍文化園區的精神意象代表,讓遊客回味以前台北糖廠的風華

IMG_6970.JPG

從另一個出入口看糖廍文化園區倉庫建築的背後

IMG_6972.JPG

糖廍里,還立有文化鐘錶服飾商圈贈送的造型時鐘,十分醒目,也見證大理街這邊鐘錶和服飾業曾經的繁榮

IMG_6973.JPG

從這邊出來,就連接到民國60年代最具規模的整建住宅,華江整宅區域,共有16棟,超過4千戶,從建成到現在也已經超過40年了.許多國片都在這邊取景,以前看到片中類似的場景都覺得是不是在香港或是上海,原來是原汁原味的台北,整個台灣大概就這處的建築自成一格,極有特色,一點都不像台灣制式的集合住宅公寓

一樓作為店面,樓中樓的挑高設計,但挑高足兩層樓高,讓夾層那樓等若一般樓層高度,下面當店面,上面當住家,對外窗戶都是面對一樓騎樓和馬路,地下室最早是規劃成市場,每隔一段路還有通往地面的通氣孔,但整個區域沒落後,就把市場裁撤,改建為停車場

二樓最引人入勝是店面設計,所以二樓有騎樓供住家與客戶行走,每棟的兩側還有空中走道連接兩棟間的騎樓,所以不用下到一樓,各棟的二樓間相互連接,完全沒有阻隔,原來信義區新光百貨連接各棟的空橋設計早在40幾年前就已經用到華江整宅二樓的店面區域了,對外窗戶只有一面,就是對著二樓的騎樓

三樓四樓得從二樓騎樓上的連接樓梯上去,作為一二樓商業活動外的住宅區,三樓連接的通道闢建為空中花園,三四樓的住家就可以有兩面採光,一面向著馬路外面,一面向著三樓中庭的空中花園,真的是很前衛的設計,比起一般集合式公寓有創意多了

IMG_6974.JPG

在每棟的兩側有連接二樓的通道,住戶在連接通道上種了成排的植栽,加上有些住戶也會在自家騎樓上擺些植栽,讓整個區域不會因老舊而顯得死氣沉沉

IMG_6975.JPG

這幾年因拍片的關係,愈來愈多人知道華江整宅,也有不少藝文團體進駐

IMG_6978.JPG

從二樓的連接通道往另一邊看面對馬路的一二樓店面都有騎樓供住戶行走,三四樓住家則是直接的對外窗

IMG_6979.JPG

由於被大馬路隔成四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是一個里的行政區,沿著垂直交叉馬路的大圓環,建起四座連接的空中陸橋,就算是通衢大道也沒辦法阻隔各棟二樓騎樓間的暢通

IMG_6982.JPG

IMG_6991.JPG

沿著圓環這面依著路型也建成圓弧形

IMG_6985.JPG

為了四千多戶居民要特別設置一座水塔,才能解決大量供水的問題

IMG_6986.JPG

舉辦這次活動的臺北水窗口在華江整宅的據點,剛好位在二樓路橋接過來的三角窗位置,另一邊就是下到一樓的樓梯.社團負責人說是央求已旅居加拿大的屋主便宜出售的,這邊屋內空間都不大,這邊僅1房1廳1衛浴,權狀40坪,室內空間僅20坪,外面的騎樓面積都算在權狀內

IMG_6989.JPG

從陸橋看往臺北水窗口辦公室

IMG_6990.JPG

三樓的連接通道,這棟比較窄,好像是有增違建的部分,其他棟三四樓的牆面是切齊的,中間的空地拿來做空中花園

IMG_6992.JPG

錯綜複雜的空中走廊,不跟著走很容易就迷失方向了,社團負責人是萬華人,說以前到這邊找同學都會迷路呢

IMG_6993.JPG

上三樓的樓梯,可能是怕親朋好友找不到,這個編號應該是後來住戶自行加工貼上的

IMG_6994.JPG

華江整宅這邊的門牌寫的是環河南路二段

IMG_6995.JPG

走出華江整宅先到私立的老人院,愛愛院

IMG_6996.JPG

看樣子這棟新建築才整建過好沒多久,看起來煥然一新的感覺

IMG_6997.JPG

巷子口有愛愛院顯著的招牌

IMG_6998.JPG

巷子裡還有雜貨店,在便利商店充斥的台北,只有在老舊區域才有辦法看到這種雜貨店了

IMG_6999.JPG

走出大理街可看到一整棟大樓一樓店面都是鐘錶店,這也是台灣最老的鐘錶店聚落,稍早在糖廠宿舍看到的小鐘塔應該就是這些店家合力出資建造的

IMG_7000.JPG

往前走還有好幾間獨立店面的鐘錶店,很好奇那麼多店家的生意是如何維持,應該得兼做大盤批發和工程標案吧

IMG_7003.JPG

沿著大理街再往外走一小段路,一整排都是女內衣行,這也是萬華著名的服飾街,再前面一點有一整棟大樓,那是賣貂皮大衣起家的大戶,裡面高樓層是他們的住家,低樓層仍在做皮草生意,只是目前保育意識抬頭,好像幾乎沒甚麼營業了,或許奇貨可居,要熟門熟路才有辦法交易

IMG_7004.JPG

走出來到西園路,還可以看到艋舺服飾祥象商圈的指示牌

IMG_7005.JPG

西園路上靠近大理街這個公車站牌就直接命名為"大理服飾"

IMG_7006.JPG

服飾街旁邊還有一條小巷子,聽說聚集超過十家的算命擇日館,也因為算命擇日行業興盛,這邊也出產黃曆的大本營,是台灣三種流行版本其中一種,一個在台南,另外一個就忘了

服飾和黃曆都需要印刷,所以這邊還有舊式印刷廠在營運中,稱為台灣最早的工業區真是實至名歸

IMG_7007.JPG

台南鹿港的老街韻味是有點出世的,和我們的生活感覺上比較遙遠而有隔閡,而最後發跡的艋舺舊商圈卻是比較入世,比較生活息息相關的,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行業到現在都還一直存在,沒有消失,是和我們生活還息息相關活的歷史,由導覽人員深入淺出的介紹,原來老舊的街區立馬活了過來,也鮮明了起來,加上附近的古蹟美食,來個都市輕旅行,體驗風華尤在的舊城區風情,最後在市定古蹟裡享用最現在化的星巴克咖啡,感受這個新舊融合另一面向的台北

山海玩人是專業領隊導遊,從事旅遊相關行業,歡迎同好交流旅遊飯店交通美食等相關訊息,有個人自由行或團體旅遊的相關問題,無論是國內或國外,都歡迎交流討論,聯繫方式如下:

M: 0937-913957

Line ID: warren0122

WeChat ID: Warren0122

Email: warrenchiu0122@gmail.com

 

arrow
arrow

    山海玩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