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本來在北投的道場是農禪寺,因腹地太小遷移到萬里,農禪寺就改為水月道場,因為前面一大片的荷花水池,總是吸引很多遊客前來取景拍照,這天剛好有個下午的空檔,也跑來湊湊熱鬧
在大業路這邊的入口前有醒目的標誌,農禪新水月,搭捷運到芝山站走路過來,就可以在巷子口看到指示牌,如果開車就要走大度路那邊,停車場的入口在那個方向
大概走個5到10分鐘就到達農禪寺大門,就是一般的鐵門,沒有傳統寺廟山門的設計
一進門左手邊的展覽廳前有一塊寫著大大"農禪"兩字的石碑
右手邊一樓騰空的建築物,二樓全部都是沒開窗的水泥牆,寫著整片佛教的經文,雖然沒有傳統寺廟建築,也能清楚知道這是佛教的道場
正對大門的是傳統的大雄寶殿,只是建築風格迥異,是最不像傳統佛寺的佛寺,比較有現代感,但進去只能參拜,不能拍照
主體是清水模廊柱建築,牆面上方都是木材,下方則是一片片的落第窗
前面就是映月的荷花水池
從大度路車到這個方向看過去農禪寺的全景,後面則是大屯山當背景,遠山近水,很寫意的畫面
大雄寶殿正對著大度路這個方向有個清水模屏風,對外那面寫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該是要提醒進來參拜的民眾不要心有罣礙
從另一個角度看過去,水池沒有明顯區隔,僅有兩三階的階梯往下直接進入水池,很多人坐在池邊的階梯上休息賞景,好不愜意
幾個池中池內種滿了蓮花
再繞回大雄寶殿旁,廣場上擺了些石頭當布景裝飾,別有禪意
旁邊規畫了個小公園,有步道環繞其中
步道旁有些小沙彌做運動的塑像,很多人學著動作一起拍照
步道盡頭是釋迦摩尼佛的塑像
走到另一邊的庭院,小水池布景有觀音菩薩塑像
小水池花圃的全景
水池造景旁的草地上也擺放了些石頭當造景
這邊的庭院通道上有個小山門設計,寫著"入慈悲門"
庭園旁的一樓廊道放置了些桌椅供民眾休息,開闊的廊道設計也讓視野更為寬闊
大門旁邊有法鼓書店,裡面有賣書和輕食咖啡,走累了也可以進去喝杯茶或咖啡,休息一下
農禪寺外有一排民家,但最靠近寺門的這間有特別整理過門面,應該也是農禪寺在使用的空間
聖嚴法師的人間佛法落實在建築和園林造景上也是入世的,有許多很現代的元素,不會有寺廟和一般建築那種明顯的區別,身在其中很自在很舒服,撥個兩三小時的空檔就可以過來走走,讓寧靜的空間沉澱浮躁的心靈
山海玩人是專業領隊導遊,從事旅遊相關行業,歡迎同好交流旅遊飯店交通美食等相關訊息,有個人自由行或團體旅遊的相關問題,無論是國內或國外,都歡迎交流討論,聯繫方式如下:
M: 0937-913957
Line ID: warren0122
WeChat ID: Warren0122
Email: warrenchiu012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