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後接著的節氣是小滿,表示蓬勃生長的稻作已經開始結稻穗,當然這是黃河流域的情形,台灣中南部已經稻穗飽滿準備收割了所以植物園這次小滿導覽的主題就是跟大家息息相關,生活七件事中的"稻子"
春夏之際,整個植物園到處都有盛開的花朵,從博愛路入口走到和平西路入口圓環,沿路都可以看到
和平西路入口圓環周圍的24節氣彩磚上,代表"小滿"節氣的是槴子花
小滿導覽的摺頁,小滿正式進入梅雨季,空氣是濕的,地板也常是濕的
照往例,只要不下雨,就會來個帶動唱
第一站先在涼亭解說這次的主題"稻米",涼亭上跑來一隻松鼠跟著一起聽
稻穗細部的介紹,花序,小穗,小花,一直到小花的外稃和內稃才是稻子的稻殼部分
稻穀的細部構造,一般吃的白米就是胚乳部分,沒有去胚的就是胚芽米,胚芽米沒有去米糠的就是糙米.一碗白飯約有4千顆米粒,一個量杯加水可以煮兩碗飯,約可裝8千顆米粒,真的是粒粒皆辛苦啊
現在培育出來的稻米,芒的部分已經退化到幾乎沒有了,只有短短一小截.每次導覽都有很多製作詳盡的解說活頁,這些都是老師們花費很多時間蒐集製作的,很有參考價值
導覽老師把不同的米粒放在分類盒內,正面有編號,背後則有每個編號對應的種類,方便大家分辨不同的品種
台灣早期是食用米是在來米,一直到日據時期才培育出蓬萊米,最開始就在陽明山竹子湖開始培育,後來才推展到全台.台大農改場有蓬萊米之父磯永吉事蹟的詳細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台大去探訪
在來米是秈稻,蓬萊米是梗稻,長糯米是秈稻的變種,圓糯米則是梗稻的變種.秈稻的澱粉構造是長鏈多枝鏈少,口感比較蓬鬆;梗稻則是枝鏈多長鏈少,所以口感比較黏稠
一般做粽子或油飯,會用長糯米,做麻糬則會用圓糯米,其他米製品則多用在來米
第二站到植物園內的稻米區,種植的是台南16號,生長天期120天,比其他平均生長天期100天的稻子要多20天,產量很大,是台灣主力的稻種
公認最好吃的日本越光米這兩年也在台灣培育成功,使用抗旱性佳的台農61號去配種培育,取名叫金鑽米.台大也種植一批,台大合作社有販賣,叫鹿鳴米
老師說以前台灣也種一種被稱為"鬼稻"的品種,特性就是會長明顯的芒,會掉穗,農民早上一起床看到稻子上的稻穗都不見了,就戲稱晚上被鬼收割走了,所以稱為鬼稻
旁邊也種植一區紅藜,是目前最夯的養生穀品,市售一小包要好幾百元
台灣藜,顯示也是原生種,以前都以為是中南美洲的小米
第三站就是開始DIY麻糬,要先煮圓糯米,米和水的比例2:3,煮熟後用橄欖油下去搓揉,就可以做出美味可口的麻糬
導覽老師已經將煮好的糯米分裝成一袋袋,方便每個人DIY
加入橄欖油搓揉比較不會沾黏在塑膠袋上
搓揉到米粒都充分混合後,再加上芝麻粉,就是好吃的麻糬
最後一站是碾米DIY,利用小木臼讓大家都可以體驗去稻穀的樂趣
上下兩面都有凹凸的溝槽,增加輾稻穀時的摩擦力
把少許稻穀倒進小木臼內
蓋上蓋子再用力磨
磨出來會有白米和稻殼,稻殼很輕,輕吹就可以把稻殼吹出小木臼,留在裡面的就只剩白米
這次的24節氣小滿的導覽也是緊湊而精采,收穫滿滿,真的是很適合闔家大小一起參加的假日休閒活動
M: 0937-913957
Line ID: warren0122
WeChat ID: Warren0122
Email: warrenchiu0122@gmail.com